联系我们|加入收藏|RSS地图

武汉东方戒毒医院 武汉东方戒毒医院电话
健康搜索:

热点关键词: 什么是开心水 戒毒医院 海洛因人格 药品上瘾 戒毒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药物依赖 > 美沙酮 >  

美沙酮替代递减或维持疗法

作者:武汉东方戒毒医院浏览次数:来源:武汉东方戒毒医院发布时间:2013-12-11 10:43

 

 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方法是美沙酮替代递减或维持疗法,美沙酮是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属于μ受体激动剂,半衰期平均为15 h,口服后能在24~32 h中有效地控制戒断症状。初始用量以静脉滥用1 g海洛因者给予美沙酮30~40 mg.d-1,美沙酮常采用2~3 wk递减法,多数治疗者采用先快后慢的药物递减幅度,以后每天逐渐减量20%左右,直至停药。

  美沙酮疗效可靠,病人容易接受,但临床应用多年的实践证明,由于其本身的依赖及戒断后严重的失眠、焦虑等反应,使病人容易转向对它形成新的依赖,于是产生了美沙酮维持疗法,故推动了其类似物的研制开发。1993年美国FDA批准L-乙酰美沙醇上市,该药作用与美沙酮类似,但作用时间长于美沙酮,目前仍未能推广使用,国内未见报道。

  具有阿片受体激动-拮抗作用的盐酸丁丙诺啡是80年代在欧美广泛应用于临床的新型强效镇痛药和抗阿片戒断症状药物(16),丁丙诺啡与μ和κ受体亲合力强,解离速度慢,因而具有镇痛活性强、作用时间长等特点。据一些资料报道,由于丁丙诺啡是一个兼有激动-拮抗活性的混合性药物,体内无阿片类物质时,丁丙诺啡在适宜剂量时为激动剂,超大剂量时为拮抗剂。丁丙诺啡自发的依赖潜力很低,也有像纳曲酮一样,在治疗中阻断洛海因的致欣快作用,从而淡化心理渴求。如何合理准确地使用丁丙诺啡,是脱毒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应特别引起重视的是丁丙诺啡在脱毒治疗中的首次剂量及给药时间问题,稍有不当,丁丙诺啡将产生纳洛酮型的催促反应,导致病人脱试。另一研究发现(17):由于丁丙诺啡代谢的特殊性,孕妇和哺乳期的患者选择该药优于美沙酮。

  阿片类的单药替代递减疗法始终不能摆脱以“毒瘾”代“药瘾”的问题,并且这种外源性阿片类药物的长期使用影响体内阿片肽的正常合成与释放,不利于毒品造成的机体多种功能紊乱的恢复,我们在一项实验中观察到:在海洛因依赖的Wistar大鼠模型中,当戒断时,分两组给予美沙酮 4 mg.kg-1.d-1和2 mg.kg-1.d-1(疗程7 d)观察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发现低于自然戒断组和褪黑素组,从实验结果得出,美沙酮无论高、低剂量长期使用对机体整体免疫功能的恢复都是不利的。

  因替代疗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脱毒的问题,故又开辟了受体后效应的方向的研究途径,可乐定原系抗高血压药物,现已获得公认为有效的抗阿片类戒断症状的药物(18),可乐定系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可抑制蓝斑和中枢神经系交感能神经元活性,从而控制阿片戒断期的植物神经症状与情绪变化。Gold等人认为可乐定具有作用快,系非阿片类的不成瘾药物,不致欣快,住院脱毒的成功率高;可较快地过度到纳曲酮断瘾治疗,并且适用于在职人员的戒毒,一些资料还表明:可乐定可以充分地控制戒断期的植物神经戒断症状并不逊色于吗啡;但可乐定治疗对于解决成瘾的主观上的不适弱于吗啡,并且镇静和低血压不良反应大于吗啡,故此减低了接受治疗者的顺从性。为解决他的不良反应,现已研制出其新一代产品:路脱菲,其抗阿片戒断作用强于可乐定,而降低血压的不良反应小于可乐定。

  国内杨国栋报道东莨菪碱综合戒毒法(19),基于戒断反应时往往表现迷走神经亢进的症状,该法不仅可控制吗啡成瘾猴戒断症状,减轻或逆转吗啡耐受,还具有促进毒品排泄的作用。临床研究表明东莨菪碱戒毒较美沙酮和可乐定法有明显优势,具有控制戒断症状快,不成瘾,可部分减轻精神依赖等特征,脱瘾同时或脱瘾后可迅速进行纳曲酮维持,其副作用常常表现为口干、眼花、尿潴留,剂量较大时需要呼吸管理。

  上述的任何一种治疗单用均有局限性,国内秦伯益提出(20):阿片受体激动剂在控制戒断症状方面可以互相替代,但依赖性并不叠加,两药联用,每药用量都减少,时间缩短,明显减少了对戒毒药物的依赖性。并由此可以设计出很多新的联合用药方案,如梯度戒毒方案: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弱激动剂-阿片受体部分激动剂-非阿片受体激动剂-阿片受体拮抗剂。经我们几年的临床应用证明,理论上是站得住的,实践上是可行的。

  除对戒断症状给予处理外,我们认为阿片类的依赖应对其造成的免疫功能紊乱及其它机能的失调进行必要的调整与治疗。我们利用海洛因依赖大鼠模型研究了褪黑素(MT)给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从整体、细胞水平探讨了MT对大鼠的免疫调节作用(21),结果表明:长期使用海洛因对Con A诱导的大鼠脾淋巴细胞增殖的反应呈明显的抑制作用,有研究指出在体内阿片类物质是通过与中枢受体结合后,激活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和自主神经系统影响免疫微环境和T细胞功能而间接抑制T细胞增殖反应,且其对免疫的调节作用是一双向作用,在给予吗啡非成瘾剂量及较小的成瘾剂量下,吗啡对Con 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无明显抑制作用,我们在实验中使用吗啡(或海洛因)的替代物美沙酮在低剂量短期作用下,对Con 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抑制作用明显低于高剂量长期使用组。而吗啡较大成瘾剂量(40,100 mg.kg-1.d-1)对免疫系统存在着广泛的抑制作用。包括脾脏T、B淋巴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IL-2,IL-6的产生及空斑形成细胞数,提示大剂量摄入吗啡所致的免疫功能低下是使机体易被各种病原感染的原因之一。我们的实验中高剂量美沙酮长期使用对免疫功能也有类似的影响,所以提示在临床上不易长期使用阿片类物质,否则会造成机体免疫功能紊乱,但脱毒早期使用阿片类替代药物(低剂量)和非替代药物对免疫功能的恢复是有利的。MT是一重要的免疫调节物质,它与个体发育、生殖、睡眠、免疫调节及肿瘤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些资料表明,MT引起的免疫增强作用只出现在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而对未经抗原激活的免疫细胞功能无影响;纳洛酮可取消MT的上述作用,提示MT的免疫增强作用是通过阿片肽系统实现的。抗原激活的淋巴细胞可能是MT的靶细胞之一,我们的实验表明:MT 25、75、125 mg.kg.d-1 3个剂量组,ig给药,(×3 d或×7 d)均能明显促进Con A诱导的脾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抗由于海洛因所致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恢复其免疫功能。并且MT长期使用效果明显优于短期使用。另一些研究表明(22),MT还具有催眠、镇痛等药理作用。其镇痛原理可能不同于阿片类物质,体内不产生耐受和依赖性。若能合理应用,将可改善毒品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顽固性失眠、疼痛、焦虑等症状,为阿片类的脱毒和康复展示了广阔的前景。

美沙酮

  纳曲酮的防复吸治疗(23),纳曲酮系阿片受体拮抗剂,脱毒后用纳曲酮可以防止吸毒引起的欣快感,起到屏障作用。这种治疗模式的最大优越性在于它始终是在中断吸毒状况下进行的。作为一个药物,能达到这样的作用按说已够理想,但事实上真正能接受纳曲酮预防复吸的百分率并不高。据我们的用药经验,坚持使用纳曲酮有效预防半年以上的人数约占20%左右,这与国外报道的相似。另外,我们的用药方案不同于国外50 mg.d-1,而是首次用药10~20 mg.d-1,逐日加5 mg至患者有效剂量。一般来说是20~30 mg.d-1,但纳曲酮的剂量个体化是非常重要的,不能一概而论,坚持适当延长纳曲酮的治疗期限,常关系到治疗的后果,但是坚持治疗则需要接受治疗人员长期医疗服从性,结果除了药物的药理作用外,人的因素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人的顺从性,取决于人的动机和意志上的坚决与否。由此看来,纳曲酮的治疗性质决非生物医学性的治疗,而是现今综合性防吸毒复发措施中的一个内容。纳曲酮的问世也没有改变成瘾后康复治疗的基本模式即康复需要综合措施,而康复综合措施中的非药物治疗作用,全然不能忽视,往往在康复中起着关键作用。

咨询在线专家
专家在线咨询 QQ在线咨询 在线预约

推荐医生

郑传胜

郑传胜中医主任

中华中医药学会武汉分会理事,专业从事成瘾医学研究...[详细]

咨询